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和(或)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,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,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。本病属于中医学“阴疽”“石疽”“失荣”“瘰疬”“恶核”“痰核”等范畴,病位遍及全身,病变脏腑涉及肝、脾、肾。其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和范围相关,主要以无痛性、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,尤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特点,常伴有肝脾肿大及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,晚期有贫血、发热和恶病质等。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。恶性淋巴瘤主要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调,导致寒痰凝结;或忧思恼怒,气郁血逆,郁而化火,灼津为痰,痰火凝结,聚结日久而致本病。本病临床可见寒痰凝结、气郁痰结、痰瘀互结、血燥毒热、气血亏虚、肝肾亏虚等证型。治疗上早期以实证为主,以痰为要点,需明辨寒、热之别;在进展期应明辨瘀、毒之轻重;晚期局部属实,全身属虚,实者化痰、解毒、祛瘀,虚者补益肝脾肾。
1.周仲瑛经验方周仲瑛(1928-2023):第一届国医大师,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、教授,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江苏省名中医。
【组成】炙鳖甲15g(先煎),南沙参12g,北沙参12g,天冬10g,麦冬10g,太子参10g,白薇15g,肿节风20g,玄参10g,马勃5g,炙女贞子10g,墨旱莲10g,仙鹤草15g,鸡血藤15g,生地榆12g,红景天10g,八月札10g,枸橘李10g,漏芦15g,白花蛇舌草20g,半枝莲20g,龙葵10g,炙鸡内金10g,炒神曲10g,白残花5g。
【功效】补益肝肾,益气养阴,化痰解毒。
【主治】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后、化疗后并发症,属肝肾亏虚,气阴两伤,痰毒互结者。症见疲劳乏力,易感冒,两胁下胀,口舌颊黏膜溃疡,午后低热,食纳乏味,大便干结,舌紫暗、边尖红,舌苔中部黄腻,脉小弦滑数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02郭子光:消瘰丸加减郭子光(1932-2015):第一届国医大师,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、教授,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,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。
【组成】夏枯草30g,浙贝母20g,牡蛎30g,三棱10g,莪术15g,法半夏15g,制鳖甲30g,黄药子10g,瓜蒌壳15g,连翘15g,金银花30g,白花蛇舌草30g,惹苡仁30g,赤芍15g,炒稻芽30g。
【功效】清热养阴,活血化痰,软坚散结。
【主治】淋巴瘤术后并发症,属痰火瘀胶结,阴液亏虚者。症见双耳前后淋巴瘤,硬如额骨,大如鸽卵,无疼痛,无明显压痛,口干,舌红,苔薄白花剥,脉细弱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摘自《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 第2辑 肿瘤病分册》。
图片
裘沛然: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治验裘沛然(1916~2010),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,著名中医学家李某男,60岁。1987年10月起左胸骨疼痛,伴有咳嗽、气急、呼吸时肋骨疼痛。经某医院X线摄片示:左胸第5肋骨骨折,局部骨质破坏,伴周围胸膜增厚,左肋膈角钝。结论为病理性骨折,考虑为转移灶,但原发病灶不明。此后经过几家医院多科会诊及CT同位素等多次检查,考虑为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。但病情发展较快,左第5肋、右第12肋胸椎交界处、胸骨中段、肩胛下角及腰椎均已有明显的骨质损害,胸口处有10cm左右大小的肿块。多家医院称“最长生存期3~5个月”。1988年6月家属慕名请裘氏诊疗。患者刻下咳嗽不止,咯痰不多,色白,口干欲饮,胸骨疼痛,气急,呼吸时疼痛加剧,食少,精神疲乏,苔薄,脉细弱。用养正徐图法,投补气养血,健脾益肾滋阴,兼以软坚化痰,清热解毒。方用:生晒参9g黄芪30g生白术15g熟地30g巴戟肉15g半枝莲20g夏枯草15g茯苓15g葶苈子12g川贝母6g牡蛎30g麦冬15g淡苁蓉15g丹参20g延胡索20g。另用牛黄醒消丸1支,分次吞服。上方加减服至1989年3月,咳嗽停,胸部疼痛止,腰部仍痛,一度曾有的低热也除,患者生活能自理。1989年4月开始,病情反复,咳嗽疼痛又起,伴有发热,经检查第2、3、5、7、8胸骨及腰椎、右肩胛骨质破坏,疼痛不止,开始使用盐酸哌替啶等止痛剂。药用:生晒参12g生黄芪50g炙山甲20g 炙鳖甲20g 三棱15g莪术18g败酱草24g红藤30g 汉防已20g 巴戟肉15g熟地30g丹参24g延胡索 30g细辛12g仙灵脾 15g黄芩 30g。另用牛黄醒消丸1支。此方加减服至1989年7月,病情开始好转,疼痛减轻,胃纳好转,可出去散步,自行来诊。1990年2月来诊,腰、胸椎肋骨疼痛均消失,胸骨前隆起肿块消失,右肩胛略有隐痛,生活能自理,每天上下午各2小时做行走锻炼。患者经裘氏治疗后,其生存期延长达3年有余。对“不治之症”采取何种态度,既是个医疗技术问题,又是个职业道德问题。裘氏认为,世上没有绝对的不治之症,作为医务人员面对所谓“不治之症”,应以“大慈恻隐之心”,一方面开导病者,树立坚强乐观之信念,配合医生做好调护工作;一方面应千方百计减轻病者痛苦,延长其生命。
他治疗一些恶性肿瘤,常常先着眼扶助正气,挽留一息生机。癥积虽不能速除,元气亟宜扶助。具体而言,采用补脾肾、益气血之品,如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巴戟天、熟地、肉苁蓉、茯苓、仙灵脾、丹参、枸杞子等,旨在调动机体内在积极因素和抗病能力,一以克邪,一以振奋精神,延续生命。若药后精神得振,胃气渐复,则病情明显改善,在这个基础上佐以活血行瘀,软坚散结、祛邪解毒,往往使不少患者减轻了痛苦,延长了生命。本案患者已被西医判为不治之症,且认定数月内可能死亡,后经裘氏悉心诊治,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可以自理,自觉症状几近消失,生命又延续了3年余。由此深有感受,医生不要轻易回绝病人,医生的责任是救人于危难,如果对病人轻言“不治”,将会促使病情的加速恶化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摘自单书健编著《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·肿瘤卷》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。且亭读医笔记编校。梁贻俊教授诊治淋巴瘤医案赏析梁贻俊教授1927年生于北京中医世家,自幼秉承家训,专攻歧黄之术,并深得家传。后拜北京城名医宗维新、赵树屏为师。曾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,1990年被两部一局评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,擅长中医内科、妇科疾病的治疗,尤其对血液病、血管病、消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肝病、肾病、温热病、不孕、畸胎等有丰富的诊疗经验。2001年《梁贻俊临床经验辑要》在北京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。本文摘录其治疗两例淋巴瘤(痰毒型)医案,从中学习梁教授治疗淋巴瘤的思路。
病例一
徐某,女,52岁。1988年5月14日初诊。患者上腹部疼痛1年,1987年5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,6月份发现腹部包块,腹部B超检查显示腹腔内存在占位性病变。7月5日患者在中日友好医院行剖腹探查术,因肿物位于小肠系膜根部,无法切除。取样病理活检,确诊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4B期,经血液科用COAP方案化疗及腹部局部放疗,1987年12月腹腔内肿块消失,巩固化疗2次,自1988年初,因为神疲无力向梁教授求诊。面诊时,患者面色晦暗无光泽,气短神疲无力,手足麻木,行走时下肢疲软无力。口淡无味,不思饮食,大便干,小便正常。舌质淡,苔白,脉沉滑细。梁教授诊断其为痰毒核,辨证属症积日久,正气受损,瘀毒未尽,拟以益气扶正、养阴和解毒化瘀的治则治疗。初诊处方:太子参20g,麦冬15g,五味子10g,当归15g,白芍20g,首乌30g,石斛15g,半枝莲30g,白花蛇舌草30g,龙葵20g,王不留行20g,赤芍10g。
二诊时,患者反馈服用上方后一般情况得以改善,心慌、气短、手足麻木等症状消失。1988年7月、12月分别在用中药扶正的同时,完成COAP化疗2次。自1989年后一直坚持中药治疗,以健脾益气、补肾生血、解毒散结为原则。基本方药如下:黄芪40g,当归15g,白芍15g,党参20g,女贞子25g,墨旱莲20g,香附10g,青皮15g,土贝母20g,猫爪草25g,生牡蛎25g(先煎),山楂20g,枳壳10g,陈皮15g,白花蛇舌草20g。
1991年7月5日患者复查,B超显示脾稍大,骨穿显示“幼淋占4%”,诊断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轻度浸润,仍以中药健脾补肾以扶正,解毒散结以祛邪。处方如下:党参20g,当归15g,白芍15g,首乌30g,鸡血藤15g,黄芩6g,生黄芪15g,菟丝子20g,熟地15g,紫河车15g,牛膝15g,苦参20g,半枝莲30g,白花蛇舌草60g,夏枯草20g。同时配合服用小金丹3粒/次,3次/日。
治疗数月后复查,骨髓象已经正常,腹部CT正常,治疗至1992年4月,一般情况良好,查体无阳性所见。停汤药,改用六味地黄丸与西黄丸、小金丹交替服用,以巩固疗效。1993年底患者停药,每年复查。追访十年,一切正常。
本案中,患者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B期,这是晚期淋巴瘤,治疗时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。西医放化疗伤正气,宜以中医扶正固本,且兼抗癌。但单纯依靠中医,风险亦大,故中日友好医院为患者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。梁教授初以生脉散加味治疗,继之以二至丸、消瘰丸合方加减治疗,扶正和祛邪并用,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同施,既用到对症治疗的中医方剂,也将时下中医界用得较多的抗癌中药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、土贝母、猫爪草、夏枯草、苦参等纳入药方,且剂量都较大。还用到了清代王洪绪祖传的西黄丸与小金丸等抗癌名方。
病例二
尹某,女,18岁。2004年11月27日初次找梁教授就诊。患者颈部、锁骨下、腋窝淋巴肿大3个月,2004年8月26日开始,以上各处淋巴结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肿大与疼痛,继而高热,体温最高40摄氏度。9月5日在协和医院住院治疗,出院诊断为“淋巴结肿大,病毒感染可能性大”,未作淋巴结病理检查,具体治疗不详,退烧后未再继续治疗。但患者此后颈部等处淋巴结继续肿大、疼痛,劳累、生气后加重。语音低微,找梁教授面诊时上述各处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,最大如鸽蛋,质中压痛。舌质淡红苔白,脉细滑。梁教授诊断其为痰毒核,辨证为气滞痰凝、气阴两虚、毒热内结证,拟以理气散结、解毒益气养阴之法治疗。处方如下:当归10g,白芍10g,柴胡6g,青蒿15g,玄参15g,生牡蛎(先煎)30g,猫爪草20g,香附10g,太子参20g,沙参20g,百部10g,连翘20g。
2004年12月4日患者二诊,颈部与锁骨下仍有结节,且疼痛,昨日低热37.3摄氏度,神疲乏力,舌脉同前,治则同前,稍作加减。处方:柴胡10g,黄芩10g,半夏10g,玄参20g,生牡蛎(先煎)40g,山慈菇10g,半枝莲15g,党参20g,连翘20g,猫爪草20g,黄芪20g。
2004年12月18日三诊,患者反馈服药后体力好转,食欲增加,颈部及锁骨下淋巴结仍肿大疼痛,发热已退,舌脉同前,执法同前,在上方基础上加夏枯草10g,橘核10g,海藻15g,昆布15g。
2024年12月23日四诊,患者反馈服药后颈部、颌下、锁骨下、腋窝下淋巴结肿大、疼痛均减轻,不再发热,但仍然疲乏、嗜睡,舌质红微苔,脉细滑。
2005年1月8日五诊,患者淋巴结肿痛减轻,急躁易怒的现象好转,舌脉同前,上方加赤芍20g。
2005年2月19日六诊,患者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已经不能触及,疼痛已好,体力增加,面色好转,体重增加2公斤。舌微苔,脉弦滑。上方继续服药14剂后停药,追访1年,未见复发。
此患者未经病理检测,无法判断其淋巴肿大属良性还是恶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炒股入门知识,场外配资网站,汇丰鸿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